最近在進修澳洲名師的健體專家培訓,那一週,我們做了許多運動,都是「全範圍」運動。

 

譬如說,理想的深蹲,不只是大腿地面平行90度,而是能夠蹲到全蹲,如此才能完整讓肌肉們做完整的收縮。當做到全蹲,也更能運動到大腿內側肌群,這剛好是現代人,久坐後十分孱弱的肌群。很多人運動時不敢運動到全範圍,因為擔心關節疼痛,會傷害關節。但換個角度想:如果關節周圍的肌群愈不去強化它,它們就會愈來愈退步,所以長遠來說,關節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,那麼,何不在日常運動時,就努力去練習關節全範圍運動呢?

(全範圍運動還需要考量筋膜肌肉柔軟,以及姿勢正確性,建議找有證照教練從旁指導喔)

 

愈來愈多人知道:「動起來,就是最好的良藥」,但是也必須了解方法,才能愈動愈健康。要做到全範圍的運動,還是需要許多事前的評估,當然如果已經有肌筋勞損的人要先看醫生或運動治療師,健康的人,也建議找個有證照教練幫您評估身體關節活動狀況:可以蹲多深?蹲不深是哪邊的關節卡住了?或者是筋肉過度緊繃了?筋膜不夠含水了?

 

另一個要注意的,就是一定要做好足夠的熱身與按摩,讓身體溫度升高,肌肉筋膜柔軟,如此一來,運動時就可以有更好的表現狀況喔!讓身體升溫的方式很多,現在也有很多很不錯的商品,可以幫助體溫升高,熱感加倍。

 

很多人會問我是否使用藥性貼布,或者藥性按摩乳膏,答案是都沒有!因為過去我曾經因為使用藥性貼布造成全身過品長疹子,藥性乳膏,除非你真的受傷了,醫師開了這樣的處方,才會去使用。大家平時可以選擇一些不含藥性的按摩凝膠/乳霜幫助熱身或者運動後休息,讓身體感受更舒服,舒壓的狀態下,壓力賀爾蒙不過度由壞情緒帶起來,運動時成效也會更好。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身體痛,八成是走路姿勢不對吧?

其實這不只是推測,而是一個事實!多數人,無法好好使用肌肉,這裡痛那裡痛,都跟足底開始失去功能有關!

 

自從健身上癮,踏上體適能學習之路後,學習愈多知識,愈發現足底對於身體的重要性。當足底失去原有的姿態,代表由下往上:腿骨/膝蓋/骨盆/腰椎/胸椎/頸椎......也都會因為足底型態改變,而跟著改變位置,導致出現更多慢性疼痛,還有肌肉無法順利啟動使用。

 

足底有26塊骨骼,還有一個連接小腿與足底的「距骨」,上面完全沒有肌肉附著。

 

當長時間穿著壓迫腳形的鞋子,都可能導致這些骨頭異位,牽動連接在上面的筋肉開始使用失衡,而導致一連串慢性疼痛與骨骼問題,例如,女生最常見的就是「拇趾外翻」。輕微的拇指外翻還可能可以藉由運動矯正,但如果骨頭歪斜角度過大,就必須要開刀矯正了。

 

或者我們的足底可能發生「外翻」「內翻」等狀況,連帶看起來外觀走路時會有「內八」「外八」等問題,從鞋子底部磨損狀態也可以略窺一二。當發生這些狀況時,連帶會有腿骨旋轉,導致臀部使用功能失常狀況發生。或者,足底筋膜炎這種常見的毛病,也很容易發生在足底外翻(足弓坍塌,圖片最右)的人身上。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人的心態是這樣的:總想要冀望別人,可以幫你完成很重要卻又有點難度的事;最後往往卻發現,當自己不努力不投入,花錢可無法了事。就像許多人以為買了教練課就會變瘦變壯,反正有教練訓練啊....但其實除了上課時間,其他自主訓練時間不夠,教練指導時也不夠認真學習吸收,那麼最後,花了錢效果卻不明顯。或者找了營養師就能減脂成功,反正營養師會設計菜單啊....但當你菜單吃膩了,或者無法自己約束暴走的食慾,那麼同樣到了最後,你的身形還是沒有什麼改變。

 

想要成果,是必須自己要投入認真與努力的,因為這是自己的人生啊!再者,很多時候你很難去找一個營養師隨時為自己設計食譜;因為工作因為生活,你也不見得有時間預算去找一個好的教練叮嚀生活;所以說真的,最終想要擁有健康又精瘦的身體,要靠的還是自己。

 

如果講到瘦身,從飲食下手,真的比從運動開始來得更容易看到成果。不是要你不用運動,只是養成健康人生需要一步步慢慢來,當飲食養成好習慣了,再來培養另一種運動好習慣,循序漸進,或許對於壓力已經很大的人生,也是一種舒服的養成方式。

 

講到飲食,我真的完全不贊成任何一種「特殊飲食法」!但偏偏坊間充滿了各種偏方或特殊飲食法資訊:一下子吃蘿蔔可以瘦身、一下子又來個不吃某種肉就可以瘦小腹、不吃蛋瘦背、只吃椰子油可以減脂......為什麼流行?只是因為大家都有個小願望:「我想要減肥!我想要減肥可以短時間內輕鬆達成」(其實我也想啊...但沒這種事啊...多數人面對飲食,因為覺得要克制口腹之慾很難、要戒掉美食很難、或者覺得要減肥時間很長難以等待,所以總是很容易被「偏方」迷惑。但是任何偏方都很難持續一輩子,都很容易讓你營養失調;偏偏我們得吃一輩子,所以好好均衡飲食,養成聰明吃的好習慣,配合運動習慣,才是終生都能健康好身形的基本啊!

 

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?分享五個跟身體生化有關的,簡單飲食好習慣!讓身體的消化代謝更健康順暢,或許對於剛開始想要改變飲食的人,想要養成精瘦體質的人,會是一個好的開始喔(養成好習慣後,出現好身形的速度其實不亞於特殊飲食法喔):

 

第一個好習慣:早餐中餐晚餐,餐餐都要吃!

許多人為了減肥選擇斷食,或者因為生活習慣習慣不知早餐或中餐!當你跳過該吃的餐,你的血糖會開始降低,然後身體就會亮警示燈,開始想吃東西!這時候因為身體認為必須要「快速」提升血糖,一些高糖食品就會自動跳入大腦選單,你開始想吃不健康的飲食!

 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最近去了趟東京玩耍,這是我高中以來,暌違快20年沒有拜訪的地方(高中以前跟家人很常去東京玩耍)。
 
以前都是跟著家人一年去兩次,當時覺得日本好先進人民好潮(那時候日本還流行烤肉109辣妹哩!),日本的一切都超吸引我;後來台灣也愈來愈跟世界流行同步,充滿著歐美韓國的商品,也因為去東京有點貴,超哈日的我,也逐漸忘記日本的美好。
 
現在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帶孩子去東京玩,其實真的勾起滿多回憶,當然,去了以後,又再度對於日本的商品充滿了讚嘆與驚喜!
 
從吃的酵素到美容電器到獨有的流行潮流服飾(他們的流行真的不跟世界其他國家走啊!),日本都有自己一套美學與品質,超嚴謹之工作態度與維持100%的公司SOP,是讓我碰壁了幾次(例如有一間甜點店,甜筒抹茶冰淇淋只限外帶,兒子買了以後,因為室外太冷了,我們決定要進店面和爸爸各點一份店內甜點和飲料吃,結果店員因為兒子手上有外帶冰淇淋,不讓我們入內點餐....),但仔細想想,日本人的商品與店家都能維持那麼好的品質,也是因為這嚴謹與不通融的態度吧~
 
去日本想分享的太多了,這篇先整理最近使用的日本保養品,真的完全讓我皮膚狀況變得「超級好」!
 
超級好的樣子,也就是從12月初開始,使用了『朵茉麗蔻』至今~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個好用的健身器材,除了可以幫助部分訓練動作變簡單,也能夠讓運動變得更有難度!當能夠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控制神經肌肉,才能夠用健康的方法鍛鍊出理想中的身形。

 

 

這次介紹的核心訓練輔助器材:『ab dolly』就是一個滿好的例子。在美國,它真的是非常紅的居家訓器材!

 

使用Ab dolly時,我自己可以做許多「進階」的核心肌群與其他肌群訓練;也用它訓練運動初學者的學員,建立起核心肌肉基礎。

不論初學者或者運動一段時間了,都很適合用abdolly增加居家運動的頻率與時間。

 

ab dolly團購網址請點我

相關訓練影片: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
前陣子參加了安怡超敢動的健走活動,但是剛好遇到颱風外圍環流干擾所以風雨交加,很可惜健走行程取消,但現場還有許多體驗活動,透過活動可以了解許多骨骼保養的知識。

 

首先,先來個小小的經驗分享,大家在開始想要養成運動習慣時,往往為的是增肌減脂,或是其他健康因素,比較少聽到,運動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骨骼更健康。其實,骨骼健康比什麼都重要!想想你的這副身體支架如果開始不堅固,從小地方開始,就可能發生「這裡痛」「那裡痛」的狀況,因為骨骼無法幫你的身體支撐在良好的標準位置,所以肌肉筋膜失衡不難預期將會很容易發生。

 

我們的骨頭是活的,是會更新代謝的,也就表示,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種機能開始下降時,骨頭也會愈來愈衰退,最常見的就是骨質流失;人體的骨量會在35歲達到巔峰,之後會以每1%~2%的幅度下降,所以超過30歲就更應該注意鈣質補充;而更年期後,人體內的骨量下降速度更是急遽,但是當你有好好訓練驗它,骨頭就會愈來愈密實。

 

這次的健走活動是由安怡及骨骼專業醫學會共同推出的「超科學的動齡秘訣」,帶大家了解「動齡」。基本上,動齡就是「行動力年齡」,顯示自身身體的行動能力。到了場地看到好多的樂齡族群參與活動,其實很感動!感動的點,在於「人活著就是要動」,當長輩們願意多活動筋骨肌肉,就做到了預防醫學(健身運動本來就是一種預防醫學),代表他們遠離醫院一大步,不用進出醫院的人生才快活啊!

 

大家都穿著白色上衣不畏風雨前來,只要有來現場報到都可以拿到安怡體驗包(奶粉30g)+帽子與活動護照,接下來就可以參與現場活動了!

 

雖然因氣候不佳取消了健走行程,但安怡仍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現場檢測與體驗活動: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棒式主要鍛鍊的是我們核心腹部深層肌肉(腹橫肌),它就像一圈大腰帶長在你的身體內部,讓軀幹更有支撐力量;如果深層的核心肌肉沒有強壯起來,貿然做許多腹部表層肌肉的訓練(例如:捲腹、仰臥起坐……),只會讓運動傷害增加、脊椎壓力暴增,卻很難得到顯著成效。

練習基本的棒式動作,只要能夠做到姿勢標準,並且能夠持續『20秒鐘』,我們就可以進階,加入更多上肢與下肢的訓練,讓全身肌肉參與運動,增加熱量消耗幫助減脂,也幫助身體更有效率進行全方位肌肉訓練。

當然,在有限時間內,能夠利用簡單幾個動作,就多方位雕塑身材,非常符合忙碌媽咪的生活步調!

以下的幾個動作,都是由同一個動作當基礎來做變化,讀者們可以循序漸進練習。

影片:8種棒式變化,美臀緊腹強手臂!

直手棒式上推
這是今天所有變化訓練的基礎動作,身體介於棒式與類下犬式,兩個動作之間做移動。除了深層核心肌肉,腹部表層肌肉、手臂、肩膀、臀部都可以訓練到。

  • 以手伸直的棒式當起始動作,除了『肩胛骨』、『腹部』、『臀部』、『大腿』都保持用力夾緊狀態,記得手掌位於肩膀下方,整個手臂呈現與地面垂直狀態。
  • 接著將臀部往後上方推,保持腳伸直不彎曲,視線看自己的腳指頭。這時候你應該會覺得腿後出現緊繃感,整個背部請保持打直,盡量推到雙臂位於耳朵旁位置。
  • 接著回到棒式,反覆動作10-20次。

肘撐棒式上推

  • 這也今天所有變化訓練的基礎動作之一,跟手伸直的棒式比起來,核心腹部肌肉需要負擔更多壓力。同樣除了深層核心肌肉,腹部表層肌肉、手臂、肩膀、臀部都可以訓練到。
  • 以肘撐棒式當起始動作,除了『肩胛骨』、『腹部』、『臀部』、『大腿』都保持用力夾緊狀態,記得兩隻前臂之間保持肩寬距離,不要握拳,上臂呈現與地面垂直狀態。
  • 接著將臀部往後上方推,保持腳伸直不彎曲,視線看自己的腳指頭。這時候你應該會覺得腿後出現緊繃感,整個背部請保持打直,盡量推到雙臂位於耳朵旁位置。
  • 接著回到棒式,反覆動作10-20次。
     


直手棒式抬腿上推

  • 跟前面的動作一樣,只是臀部往後上方推時,將其中一隻腿抬高,抬高的腿不屈膝,抬高至臀部有緊繃感。
  • 接著回到棒式位置時,腿一起放回地面,雙腿輪流抬起反覆動作10-20次。
  • 抬腿時,記得整個臀部不要歪掉!要保持臀部始終與地面平行位置。


肘撐棒式抬腿上推

  • 跟前面的動作一樣,只是臀部往後上方推時,將其中一隻腿抬高,抬高的腿不屈膝,抬高至臀部有緊繃感。
  • 接著回到肘撐棒式位置時,腿一起放回地面,雙腿輪流抬起反覆動作10-20次。
  • 抬腿時,記得整個臀部不要歪掉!要保持臀部始終與地面平行位置。
  • 肘撐時,比起手伸直的棒式,腹部要負擔更多壓力,記得推回到棒式位置時,臀部不要留在上面,要一起回到標準棒式位置。




直手棒式髖屈伸上推

  • 跟前面動作一樣,單腳抬起一起做臀部上推,只是多了一個回到棒式位置後,要將單腿屈膝至靠近胸口(但腳不碰地)。
  • 保持單腳不落地,配合上推動作反覆屈膝與抬高,單邊反覆動作10-20次。
  • 抬腿時,記得整個臀部不要歪掉!要保持臀部始終與地面平行位置。

 

直手棒式上推摸小腿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現代人都是坐式生活佔了每天多數時光,所以相對,臀部的肌肉開始慢慢失去功能,骨盆也逐漸失去活動度。

所以當我們開始想要做臀部運動時,都會下意識的想要「夾緊臀部」,才能感受到自己再用力。

但是!許多的運動傷害發生,都是因為「過度強調夾緊臀部」!

 

不要再夾緊臀部做運動,原因正是:夾臀時,會導致骨盆往後傾倒,整個脊椎位置改變,下背壓力變大,股骨頭過度前移,美臀還沒練出來,更多的運動傷害先隨之發生!

 

為什麼夾臀反而會讓後背壓力增加呢?

我們在良好的姿態下,應該是『胸腔肋骨骨盆』都位在同樣的對齊位置下,我們把這樣良好的姿勢稱為「胸肋骨盆圓柱」。

如下圖,良好的姿態,我的胸腔肋骨與骨盆都在一個框框內,可以對齊。

但是當我們屁股過度夾緊時,會導致整個骨盆往後傾倒,這樣的姿態,長期下來會造成下背肌肉緊繃,進而開始發生酸痛,甚至是更多的股關節問題。

事實上,想要鍛鍊臀部,是不需要夾緊臀部的。

我有許多原本就已經運動能力很強的學員,在接受以下的臀部訓練後,反而感覺到臀部前所未有的酸楚,才恍然大悟過去自己都沒有適當使用臀部做運動。

例如:我們換個方式來練習臀橋。

基本臀橋:

  • 在保持「胸肋骨盆對齊」的狀態下,練習做臀橋。
  • 雙腳放在與髖部同寬位置。
  • 應該是由臀部啟動動作,慢慢將臀部抬高而非用胸腔把身體拉起來。
  • 保持胸肋骨盆對齊的狀態下,臀部不要夾緊。
  • 如果覺得大腿前側很緊繃,可以試著稍微將腳墊高一點點,可能會更容易做到動作。
     


許多人做臀橋時,感到『下背不舒服』,會變成以下的照片,通常是因為: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臀部肌力真的很重要!

這不是只是為了美麗好看,而是因為,一個有力量的臀部,可以讓人免於許多腰痠背痛與其他痠痛之苦。我一年來努力鍛鍊臀部,最大的收穫不只是外觀改變,而是很多要痠背痛消失了。

許多人下背會酸痛,正是因為臀部長期緊繃(骨盆後傾)或是過度放鬆(骨盆前傾),隨著現在坐式生活,骨盆後傾者佔了多數,但不論如何,這些姿態都會造成臀部肌肉愈來愈沒力量,接著用錯誤的體態運動著生活著,身體傷害就累積了!

十分容易發生傷害的日常動作,就是「彎腰」!

這個詞面很有意思,彎腰,應該就是要把腰彎起來啊!但事實上,一個有功能性的彎腰動作,應該是「由髖部作主導」,做出髖旋轉來帶動你的上半身,而非真的都用脊椎去彎。

臀肌失去力量,過於緊繃,骨盆失去活動度,於是很多生活中跟「彎腰」有關的動作,原本應該由臀部做出髖屈來帶動上半身,卻因為臀部忘記怎麼做工,都由脊椎過度彎曲來做出彎腰,很多下背痛,閃到腰,就這樣發生了!

所以,練習髖屈動作很重要!只要能做到,便可以大大改善身體功能性!並且光是用髖屈來做出變化動作,就能讓你動出一身大汗,消耗更多卡路里!

首先,除了按摩放鬆臀腿肌肉筋膜,優先必須練習做出「髖屈」動作:小腿保持垂直於地面,軀幹保持脊椎自然延伸位置。

很多人會無法單獨做出髖屈,總是膝蓋一起彎曲了,變成蹲的動作。

這時候,簡單利用家裡隨手可得的小道具(例如:伸縮桿),就可以輔助達到訓練髖屈目標。

影片:如何利用一根桿子,練出美臀好肌力?

  • 首先把桿子固定在小腿位置(可以用伸縮桿卡在房門,或架在兩個椅腳跨板上),桿子位置要在膝蓋以下。
  • 整個運動過程,你的小腿後側都緊貼著桿子
     

  • 試著在小腿保持貼住桿子的狀態下,臀部往「後上方」頂,並且保持軀幹挺直不駝背。如果做得正確,這時候你已經順利做出髖屈,腿後感覺十分緊繃!

  • 嘗試多做幾次,直到即使沒有桿子,也能直接做出這樣的動作。
  • 還有一點很重要,整個過程膝蓋都不要打直鎖死,是保留一點活動彈性的!

當動作熟悉後,請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記得用髖屈來啟動彎腰動作,你會發現,彎腰撿東西不用再擔心閃到腰了。

當我們把髖屈變成一組運動後,可以藉由「速度」「次數」與「負重」來增加強度!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平板撐,或是稱為棒式,是瑜珈裡面很基本的動作。對於核心肌群深層肌肉,有非常好的訓練效果。體適能裡面也有許多動作,從平板撐延伸。

問題是:通常平板撐要求的「夾緊臀部」「夾緊肩胛骨」「全身緊繃繃」,真的適合多數的運動初學者嗎?

我教練這幾年的經驗,發現許多人,尤其是生產過的媽咪們,過分強調這樣做,只會帶來更嚴重的「下背痛」與「肩頸痠痛」!事實上,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來練習。

開始訓練前,我們要先了解,什麼是身體的「胸肋骨盆圓柱」體姿態。身體在自然位置下,是稍微的骨盆前傾,並且『胸腔肋骨』與『骨盆』剛好形成一個相互對齊的圓柱體,我們會稱為『胸肋骨盆圓柱體』(圖片中我會標明出來,幫助大家更容易了解)。

只要在剛開始進入運動時,保持運動時,身體的「胸肋骨盆圓柱」體姿態,就能讓核心肌群訓練達標,並且避免下背痛等問題發生。

最初級!從牆上的平板撐開始做吧!

影音示範

想像牆壁是地板,我們可以先從牆上的棒式開始,練習肩胛的穩定,以及腹部怎麼出力。

首先想像牆壁是地板,雙手肘彎曲,舉起與肩同寬,稍微往後退一步,往牆壁施壓練習腹部緊繃的感覺。

這時候你的「胸腔骨盆圓柱」,會是在同樣的對齊方框內。

接著再保持身體位置,試著往後走一兩部看看,持續往牆壁施壓,保持用力推牆。

通常會發生的錯誤,會是肩胛沒有用力隆起。這時候會導致下背與肩頸開始有壓力,甚至疼痛。

如何避免做出肩胛拱起呢?肩胛的用力方式,絕對不是過分的往內夾起!這樣會讓頸部壓力飆增!

從墊子上練習看看。

文章標籤

筋肉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